自然環(huán)境的溫度有季節(jié)的變化和晝夜的變化。一天中白天溫度高,晚上溫度低,植物生長適應了這種晝熱夜涼的環(huán)境。白天有陽光,光合作用旺盛,夜間無光合作用,但仍然有呼吸作用。如夜間溫度低些,可以減少呼吸作用對能量的消耗。
因此,一天中有周期性的變化,即晝熱夜涼,對作物的生長發(fā)育有利。植物適應這種周期性的變化,并通過遺傳成為其生物學特性,這種現(xiàn)象即為溫周期現(xiàn)象。
保持適當?shù)臅円箿夭畈粌H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,也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積累,改善其品質。晝夜溫差有一定的范圍,熱帶地區(qū)生長的植物,晝夜溫差較小為3~6℃;溫帶地區(qū)生長的植物,晝夜溫差為5~7℃;沙漠或高原地帶,晝夜溫差較大,為10℃或者更多。
晝夜溫差變化也影響著二年生農作物的開花與產品器官的形成。二年生農作物中冬性較強的品種,在溫差大的地區(qū)種植,葉球產量高;而易抽薹的蘿卜,在晝夜溫差大的高原地區(qū)栽培,常會使蘿卜造成未成熟抽薹的現(xiàn)象。
農作物的生長發(fā)育,都有適宜的溫度范圍,過高過低的溫度都會對農作物產生傷害,嚴重者可致死。低溫可引起植株生長遲緩或停止,還能引起茄果類農作物的畸形花、畸形果,影響瓜類農作物的雌、雄花比例和果實發(fā)育。
高溫會導致果實“日灼”、落化落果、雄性不育、生長瘦弱等。如番茄在開花初期遇到短期高溫(40℃每1小時以內),對產量影響不大,但是長時間高溫(40℃持續(xù)10小時以上),就會大大降低坐果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