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鸝又名黃鳥、黃鶯、黑枕黃鸝、鵠鴿、金衣公子等,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、華北、四川等地。黃鸝體長約25厘米,雄鳥羽色金黃有光,背部黑色并有光澤,自額部至眼圍到枕部有一條寬闊黑紋,翅羽烏黑有光澤,中央羽尾黑色,其余羽尾末端有較大金黃色斑。雌鳥羽色黃中帶綠,這是鑒別雌雄的主要標志之一。
自然界的黃鸝為樹棲性鳥類,食物以昆蟲為主,也吃植物的果實和種子。剛捕捉的黃鸝較難飼養(yǎng),可先將黃鸝養(yǎng)在板籠內(nèi),板籠內(nèi)光線較暗,體積較小,這樣可以預防和減少鳥撞籠損傷羽毛。板籠的尺寸一般為25×20×15厘米,制作時只有正面用能透光的竹柵,其他幾面用木板釘成,底為亮底,但有托糞板遮光。由于板籠光線暗淡,能使鳥保持安靜,身體也可以活動,但又不能飛撞。當黃鸝適應新環(huán)境后,可將黃鸝移至自制的90×60×60厘米的中型方籠或八哥鐵絲籠中飼養(yǎng)。在此期間黃鸝成鳥可能拒食,可用活昆蟲誘食,如誘食不成功,就要采取填食了。填食的方法是左手握住鳥體,右手食指和母指拿肉條逗引鳥,待鳥張嘴時,將肉條迅速填入鳥的嘴里,使其吞咽下去。如果鳥不張嘴,可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將鳥嘴撥開填入肉條即可。填喂時需要謹慎操作,不可操之過急。每日填喂4次,每次填食后讓鳥飲水。填食后再誘食,誘食的方法是將玉米面100克,豆餅面50克、搓碎的熟雞蛋1個,制成稀粥狀,倒A食罐內(nèi),粥的表面再放幾條活昆蟲,并將籠內(nèi)的水罐取出,減少填食的次數(shù)。當鳥饑餓干渴時,就到食罐去啄食,經(jīng)觀察鳥可以自己吃食,吃飽后,就應停止填食。
成鳥的訓養(yǎng)及填食、誘食是很麻煩的,因此最好飼養(yǎng)黃鸝幼鳥,用昆蟲和混合飼料飼喂,容易成活。混合飼料是用熟蛋黃、碎肉、碎蟲、豆粉、鈣片粉混合拌均,用這種混合飼料喂雛鳥4-6個月,新羽長成,羽色艷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