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預濕和建堆
將麥草直接加水預濕,維持2天左右,充分泡透。稻草、玉米秸、玉米芯等亦如此處理;棉籽殼、菌糠廢料,在堆發(fā)酵前2~4小時加水拌勻即可。除三維精素外,全部原輔材料進行建堆發(fā)酵。一層草料、一層牛糞(雞糞等)及輔料,層層堆疊。
一般建堆時牛糞應有剩余,不要全部鋪于料中,應在料堆頂部用牛糞順長堆起一尖頂,起到擋雨和防止料堆熱量上升散發(fā)過多的作用。
建堆完成后,料堆極似一排無門窗的平房。溫度計插入1米高料堆內40厘米,用以監(jiān)測料溫。
(2)一次發(fā)酵
自建堆之日算起,分別滿6天、5天、4天、3天、2天各翻堆一次。目的是使邊料、底料、頂料混合均勻,經翻堆后溫度偏低的基料處于高溫發(fā)酵區(qū)(即有氧發(fā)酵區(qū)),得到充分發(fā)酵,由此改變其理化性狀,使營養(yǎng)得以有效分解和轉化。
翻堆方法:提前數小時對料堆噴水,使邊緣草料充分吸水。翻堆時先將堆頂牛糞扒下來,然后從料堆的一端開始,將邊料取下。把堆內高溫區(qū)料作為新料堆的底部和頂部,將邊料、底料、頂料翻入新料堆的中部位置。建新堆的程序仍同第1次建堆,將牛糞按層鋪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翻堆過程中,原料堆中的牛糞等輔料已很難完全取出,再重新鋪層,因此,盡量均勻地使之分布在各料層中。翻堆時應從第2層時開始適當補水,每層補水量視原料的含水量而定,以濕透而不滲流為宜,以免營養(yǎng)成分尤其是速效營養(yǎng)成分流失。第2次翻堆方法同上。第3次翻堆時,兌制800倍辛硫磷溶液,在每層料中均勻噴入,用量為每噸干料50千克左右,以驅殺料堆中的害蟲。
最后一次翻堆時,調整基料含水率,并將三維精素均勻噴入。兩天后攤開降溫,并調配含水率至65%、ph值8,冷卻至30℃以下或常溫,即可進棚鋪料播種。
(3)二次發(fā)酵法
室外發(fā)酵15天左右取料進棚,將全部基料順床基堆成大堆,關閉所有通氣孔、門、窗等,令基料自然升溫。2天后,即可往棚內近地面處通入蒸汽,有條件的可分別從大棚四角通入蒸汽,使棚溫、料溫迅速同步升高。
自燒蒸汽時,盡量采用小型蒸汽鍋爐,也可將多個油桶相接,注入水后大火猛燒,產生大量蒸汽,通過管道通入棚內,使料溫、棚溫同步達到56~60℃,并維持7小時左右。然后停止加熱,使棚內溫度緩慢自然下降,當測棚溫降至50℃左右時繼續(xù)加熱,通入適量蒸汽,保持該溫度5天。
期間應在每天中午氣溫最高時通風一次,注意通風時加大蒸汽通入量,以防料溫大幅降低。一般維持6天,即可撤掉氣源,通風降溫。待料溫降至28℃以下時,即可進行鋪料播種。